Telegram Group & Telegram Channel
突然之間,中國間諜似乎遍布歐洲

ANDREW HIGGINS, CHRISTOPHER F. SCHUETZE

2024年4月29日

柏林的中國大使館。德國和英國上週的逮捕行動表明,歐洲國家已加大了應對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而不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增加了。

柏林的中國大使館。德國和英國上週的逮捕行動表明,歐洲國家已加大了應對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而不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增加了。 MARKUS SCHREIBER/ASSOCIATED PRESS

在這兩名男子中,一個是年輕的英國人,以對華態度強硬聞名,曾擔任一位著名英國議會議員的助手。另一人則是華裔德國公民,曾為代表德國極右翼派的歐洲議會議員擔任助理。

儘管這兩名男子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看似不同的背景和觀點,但隨著歐洲擴大抵制中國在政治和商業領域有害影響的範圍,他們上週都陷入了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指控。

歐洲上週在三起不同案件中分別指控六人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其中兩人在英國,四人在德國。

上週五,兩名被起訴的英國人在倫敦第一次出庭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會面。這是在圍繞貿易、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摩擦的爭端不斷升級之際,兩個競爭對手為保持交流管道暢通所做的最新努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五在北京。 POOL PHOTO BY MARK SCHIEFELBEIN

在曾經設法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英國和德國,這兩起間諜案是首例此類案件,它們是歐中關係漫長而時常痛苦的破裂過程中引人注目的驚嘆號。

英國和德國官員宣布了對六名公民從事間諜活動的指控後不久,荷蘭和波蘭當局上週三突擊搜查了一家中國安全設備供應商在這兩個國家的辦事處,這是歐盟打擊被其視為不公平貿易做法的一部分。

這是歐盟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首次使用一項新的反外國補貼法下令對中國企業進行突擊搜查。

今年4月初,瑞典驅逐了一名有該國居住許可、已在那裡住了20年的中國記者,當局稱該記者對瑞典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多年來,歐中不時在貿易問題上出現爭執然後和解,現在歐洲「已對中國失去了耐心」,總部設在布拉格的獨立研究機構——國際事務協會的捷克研究員伊萬娜·卡拉斯科娃說。直到上個月前,她一直是歐盟中國委員會的顧問。

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多維棋局」中,中國在歐盟仍然有堅定的朋友,尤其是匈牙利,卡拉斯科娃還說。但歐洲的立場已在轉變,她說,歐洲的某些地方以前曾對中國的間諜活動和影響力行動構成的危險採取「完全否認」的態度,但現在「採取了不再那麼天真的觀點,要在中國面前捍衛歐洲利益」。

上週關於中國為滲透和影響德國和英國的民主程序正在使用間諜的指控已引起了格外的警惕,因為這些指控表明,中國正在把已為人熟知的與商業相關的祕密手段擴大到隱蔽的政治干預範圍,這種做法以前曾被視為主要是俄羅斯的專長。

但研究中國的專家們說,那些指控和上週的一連串訴訟並非表明中國政府正在加強間諜活動,而是歐洲國家加大了回應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

「各國已被迫面對現實,」英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馬丁·索利說,他的書《閃閃發光的時代》(All That Glistens)即將出版,該書詳細描述了十年前,英國政府在戴維·卡麥隆擔任首相期間鼓吹的中英友誼「黃金時代」如何讓中國買通英國政客和商人變得容易。那個「黃金時代」已被廣泛地嘲笑為「金牌錯誤」。

卡麥隆現任英國外交大臣,他在最近幾個月裡變成了直言不諱的中國批評者。「很多事實已經改變,」他在去年12月訪問華盛頓時說,並宣稱中國已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挑戰」。

戴維·卡麥隆現任英國外交大臣。不同與他擔任首相的時候,現在他已變得對中國持更多批評態度。 JIM LO SCALZO/EPA, VIA SHUTTERSTOCK

卡麥隆看法的改變反映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對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的態度變化。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指望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來抵制其所謂華盛頓發起的「反華炒作」。

而德國安全部門自2022年以來一直在公開警告信任中國的風險。德國國內情報機構負責人托馬斯·哈爾登旺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不久對議會說,「俄羅斯是風暴,中國是氣候變化。」

這個德語縮寫為BfV的機構去年夏天在一次不同尋常的公開警告中說:「近年來,中國政府和政黨的領導層已顯著加大了獲取高質量政治信息和影響國外決策過程的力度。」

但德國政治領導層的態度直到上週前都表現得更為含糊。德國總理肖爾茨最近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與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討論了貿易和市場准入問題。

但德國內政部長上週對中國的間諜活動給了一個直率的評估。「我們意識到中國間諜活動對我國商業、工業和科學構成了相當大的危險,」內政部長南希·費澤說。「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些風險和威脅,並發布了明確的警告,提高人們的意識,以增強各地的保護措施。」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右)本月參觀了一家德國公司的上海研究中心。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FANG ZHE/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中國外交部對這些指責做出了回應,稱這些指控是毫無根據的「針對中方的污衊抹黑」,要求德國「停止惡意炒作,停止反華政治鬧劇」。

柏林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曉月(Mareike Ohlberg)說,「長期以來,人們在大的公開警告中一直避免提中國。」她說,現在德國當局「變得更願意點名了,不再有耐心去不點名地批評」。

上週在德國被捕的四人中,有三人(一對夫婦和另一名男子)似乎參與了經濟間諜活動,他們用一家名為Innovative Dragon的公司把關於德國船舶推進系統的敏感信息交給中國,這些信息對一個意在加強海軍建設的超級大國有重要價值。他們還以該公司的名義購買了高功率軍民兩用雷射器,並在沒有獲得出口許可的情況下將其出口到中國。

第四人是德國華裔男子郭建(音),在這起檢察官稱為「特別嚴重的案件」中,他被指控為中國國家安全部工作。他的固定工作是為馬克西米利安·克拉擔任助理,克拉是在歐洲議會代表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議員,是該黨為今年6月的選舉推出的頭號候選人,而該黨是對中國和俄羅斯友好的冉冉上升的政治力量。

德累斯頓檢察官在郭建被捕後已就克拉對僱員與中國關係的了解程度展開「預調查」。上週三,克拉所在的政黨決定繼續支持他爭取連任歐洲議會議員,但取消了他參加其他競選活動的邀請。

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上週三在柏林接受記者採訪,他的一名助手在一起檢察官稱之為「特別嚴重的間諜案」中被捕。

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上週三在柏林接受記者採訪,他的一名助手在一起檢察官稱之為「特別嚴重的間諜案」中被捕。 FABRIZIO BENSCH/REUTERS

習近平下個月訪問歐洲時將繞開德國和英國,去訪問中國在歐洲大陸最後的兩個堅定盟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以及法國。

英國學者索利表示,雖然這些間諜案件已對中國的活動敲響了警鐘,但它們只是中國為獲得影響力和信息所做努力的一小部分。他說,比傳統間諜活動更重要的是,中國使用一個「潛在網路」,這個網路的人並不直接為國家安全部工作,但由於商業和其他原因,他們容易受到來自中共及其他各種分支機構的壓力。

「這種糟糕的情況已有一段時間,而對其不管不顧的時間也太長了,」他說。

兩名在倫敦被指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男子是現年29歲的克里斯托弗·卡什和現年32歲的克里斯托弗·貝裡,他們是去年3月被抓的,並已獲保釋,但他們的姓名是本週宣布指控時才公開的。

卡什是英國議會的一名研究員,與執政的保守黨有關係,他也是中國研究小組的前主任,該組織經常持對中國強硬的立場,其部落格邀請批評中國干預的人發表看法。

卡什的前同事包括執政黨保守黨成員艾麗西亞·卡恩斯,她是議會頗具影響力的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還包括卡恩斯的前任、現任安全事務國務大臣湯姆·圖根哈特。

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在上週的聲明中表示,卡什和貝裡被指控違反了《官員保密法》,提供了「旨在直接或間接對敵方有用」的信息。聲明還說,「與上述指控有關的外國是中國。」

「我們花了太長的時間才清醒過來,終於看到了一些行動,」韓飛龍(Peter Humphrey)說,他是英國公民,曾在為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開展盡職調查工作時被中國指控非法獲取個人信息。他和妻子在上海的監獄裡被關了兩年。

卡麥隆2013年帶著一個英國商人代表團訪問上海時,韓飛龍正關在監獄裡,當時已患有癌症。韓飛龍現在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外部研究員,他回憶說,「因為商業利益,英國政府高層沒人願意聽到有關中國的壞話。令人作嘔。」

Andrew Higgins是《紐約時報》東歐和中歐分社社長,常駐華沙。他報導的區域從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一直延伸到科索沃、塞爾維亞和前南斯拉夫的其他地區。點擊查看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Christopher F. Schuetze是時報記者,常駐柏林,他報導德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新聞。點擊查看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40429/china-spies/zh-hant/



tg-me.com/ROC1912/34640
Create:
Last Update:

突然之間,中國間諜似乎遍布歐洲

ANDREW HIGGINS, CHRISTOPHER F. SCHUETZE

2024年4月29日

柏林的中國大使館。德國和英國上週的逮捕行動表明,歐洲國家已加大了應對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而不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增加了。

柏林的中國大使館。德國和英國上週的逮捕行動表明,歐洲國家已加大了應對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而不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增加了。 MARKUS SCHREIBER/ASSOCIATED PRESS

在這兩名男子中,一個是年輕的英國人,以對華態度強硬聞名,曾擔任一位著名英國議會議員的助手。另一人則是華裔德國公民,曾為代表德國極右翼派的歐洲議會議員擔任助理。

儘管這兩名男子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看似不同的背景和觀點,但隨著歐洲擴大抵制中國在政治和商業領域有害影響的範圍,他們上週都陷入了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指控。

歐洲上週在三起不同案件中分別指控六人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其中兩人在英國,四人在德國。

上週五,兩名被起訴的英國人在倫敦第一次出庭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會面。這是在圍繞貿易、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摩擦的爭端不斷升級之際,兩個競爭對手為保持交流管道暢通所做的最新努力。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五在北京。 POOL PHOTO BY MARK SCHIEFELBEIN

在曾經設法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英國和德國,這兩起間諜案是首例此類案件,它們是歐中關係漫長而時常痛苦的破裂過程中引人注目的驚嘆號。

英國和德國官員宣布了對六名公民從事間諜活動的指控後不久,荷蘭和波蘭當局上週三突擊搜查了一家中國安全設備供應商在這兩個國家的辦事處,這是歐盟打擊被其視為不公平貿易做法的一部分。

這是歐盟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首次使用一項新的反外國補貼法下令對中國企業進行突擊搜查。

今年4月初,瑞典驅逐了一名有該國居住許可、已在那裡住了20年的中國記者,當局稱該記者對瑞典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多年來,歐中不時在貿易問題上出現爭執然後和解,現在歐洲「已對中國失去了耐心」,總部設在布拉格的獨立研究機構——國際事務協會的捷克研究員伊萬娜·卡拉斯科娃說。直到上個月前,她一直是歐盟中國委員會的顧問。

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多維棋局」中,中國在歐盟仍然有堅定的朋友,尤其是匈牙利,卡拉斯科娃還說。但歐洲的立場已在轉變,她說,歐洲的某些地方以前曾對中國的間諜活動和影響力行動構成的危險採取「完全否認」的態度,但現在「採取了不再那麼天真的觀點,要在中國面前捍衛歐洲利益」。

上週關於中國為滲透和影響德國和英國的民主程序正在使用間諜的指控已引起了格外的警惕,因為這些指控表明,中國正在把已為人熟知的與商業相關的祕密手段擴大到隱蔽的政治干預範圍,這種做法以前曾被視為主要是俄羅斯的專長。

但研究中國的專家們說,那些指控和上週的一連串訴訟並非表明中國政府正在加強間諜活動,而是歐洲國家加大了回應中國間諜活動的力度。

「各國已被迫面對現實,」英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馬丁·索利說,他的書《閃閃發光的時代》(All That Glistens)即將出版,該書詳細描述了十年前,英國政府在戴維·卡麥隆擔任首相期間鼓吹的中英友誼「黃金時代」如何讓中國買通英國政客和商人變得容易。那個「黃金時代」已被廣泛地嘲笑為「金牌錯誤」。

卡麥隆現任英國外交大臣,他在最近幾個月裡變成了直言不諱的中國批評者。「很多事實已經改變,」他在去年12月訪問華盛頓時說,並宣稱中國已成為「一個劃時代的挑戰」。

戴維·卡麥隆現任英國外交大臣。不同與他擔任首相的時候,現在他已變得對中國持更多批評態度。 JIM LO SCALZO/EPA, VIA SHUTTERSTOCK

卡麥隆看法的改變反映了歐洲大部分地區對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的態度變化。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指望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來抵制其所謂華盛頓發起的「反華炒作」。

而德國安全部門自2022年以來一直在公開警告信任中國的風險。德國國內情報機構負責人托馬斯·哈爾登旺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不久對議會說,「俄羅斯是風暴,中國是氣候變化。」

這個德語縮寫為BfV的機構去年夏天在一次不同尋常的公開警告中說:「近年來,中國政府和政黨的領導層已顯著加大了獲取高質量政治信息和影響國外決策過程的力度。」

但德國政治領導層的態度直到上週前都表現得更為含糊。德國總理肖爾茨最近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與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討論了貿易和市場准入問題。

但德國內政部長上週對中國的間諜活動給了一個直率的評估。「我們意識到中國間諜活動對我國商業、工業和科學構成了相當大的危險,」內政部長南希·費澤說。「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些風險和威脅,並發布了明確的警告,提高人們的意識,以增強各地的保護措施。」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右)本月參觀了一家德國公司的上海研究中心。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FANG ZHE/XINHUA, VIA ASSOCIATED PRESS

中國外交部對這些指責做出了回應,稱這些指控是毫無根據的「針對中方的污衊抹黑」,要求德國「停止惡意炒作,停止反華政治鬧劇」。

柏林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曉月(Mareike Ohlberg)說,「長期以來,人們在大的公開警告中一直避免提中國。」她說,現在德國當局「變得更願意點名了,不再有耐心去不點名地批評」。

上週在德國被捕的四人中,有三人(一對夫婦和另一名男子)似乎參與了經濟間諜活動,他們用一家名為Innovative Dragon的公司把關於德國船舶推進系統的敏感信息交給中國,這些信息對一個意在加強海軍建設的超級大國有重要價值。他們還以該公司的名義購買了高功率軍民兩用雷射器,並在沒有獲得出口許可的情況下將其出口到中國。

第四人是德國華裔男子郭建(音),在這起檢察官稱為「特別嚴重的案件」中,他被指控為中國國家安全部工作。他的固定工作是為馬克西米利安·克拉擔任助理,克拉是在歐洲議會代表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的議員,是該黨為今年6月的選舉推出的頭號候選人,而該黨是對中國和俄羅斯友好的冉冉上升的政治力量。

德累斯頓檢察官在郭建被捕後已就克拉對僱員與中國關係的了解程度展開「預調查」。上週三,克拉所在的政黨決定繼續支持他爭取連任歐洲議會議員,但取消了他參加其他競選活動的邀請。

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上週三在柏林接受記者採訪,他的一名助手在一起檢察官稱之為「特別嚴重的間諜案」中被捕。

歐洲議會議員馬克西米利安·克拉上週三在柏林接受記者採訪,他的一名助手在一起檢察官稱之為「特別嚴重的間諜案」中被捕。 FABRIZIO BENSCH/REUTERS

習近平下個月訪問歐洲時將繞開德國和英國,去訪問中國在歐洲大陸最後的兩個堅定盟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以及法國。

英國學者索利表示,雖然這些間諜案件已對中國的活動敲響了警鐘,但它們只是中國為獲得影響力和信息所做努力的一小部分。他說,比傳統間諜活動更重要的是,中國使用一個「潛在網路」,這個網路的人並不直接為國家安全部工作,但由於商業和其他原因,他們容易受到來自中共及其他各種分支機構的壓力。

「這種糟糕的情況已有一段時間,而對其不管不顧的時間也太長了,」他說。

兩名在倫敦被指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的男子是現年29歲的克里斯托弗·卡什和現年32歲的克里斯托弗·貝裡,他們是去年3月被抓的,並已獲保釋,但他們的姓名是本週宣布指控時才公開的。

卡什是英國議會的一名研究員,與執政的保守黨有關係,他也是中國研究小組的前主任,該組織經常持對中國強硬的立場,其部落格邀請批評中國干預的人發表看法。

卡什的前同事包括執政黨保守黨成員艾麗西亞·卡恩斯,她是議會頗具影響力的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主席,還包括卡恩斯的前任、現任安全事務國務大臣湯姆·圖根哈特。

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在上週的聲明中表示,卡什和貝裡被指控違反了《官員保密法》,提供了「旨在直接或間接對敵方有用」的信息。聲明還說,「與上述指控有關的外國是中國。」

「我們花了太長的時間才清醒過來,終於看到了一些行動,」韓飛龍(Peter Humphrey)說,他是英國公民,曾在為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開展盡職調查工作時被中國指控非法獲取個人信息。他和妻子在上海的監獄裡被關了兩年。

卡麥隆2013年帶著一個英國商人代表團訪問上海時,韓飛龍正關在監獄裡,當時已患有癌症。韓飛龍現在是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外部研究員,他回憶說,「因為商業利益,英國政府高層沒人願意聽到有關中國的壞話。令人作嘔。」

Andrew Higgins是《紐約時報》東歐和中歐分社社長,常駐華沙。他報導的區域從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一直延伸到科索沃、塞爾維亞和前南斯拉夫的其他地區。點擊查看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Christopher F. Schuetze是時報記者,常駐柏林,他報導德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新聞。點擊查看更多關於他的信息。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40429/china-spies/zh-hant/

BY 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ROC1912/34640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中華民國 大陸 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Telegram | DID YOU KNOW?

Date: |

Should You Buy Bitcoin?

In general, many financial experts support their clients’ desire to buy cryptocurrency, but they don’t recommend it unless clients express interest. “The biggest concern for us is if someone wants to invest in crypto and the investment they choose doesn’t do well,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they can’t send their kids to college,” says Ian Harvey, a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 in New York City. “Then it wasn’t worth the risk.” The speculative nature of cryptocurrency leads some planners to recommend it for clients’ “side” investments. “Some call it a Vegas account,” says Scott Hammel, a CFP in Dallas. “Let’s keep this away from our real long-term perspective, make sure it doesn’t become too large a portion of your portfolio.” In a very real sense, Bitcoin is like a single stock, and advisors wouldn’t recommend putting a sizable part of your portfolio into any one company. At most, planners suggest putting no more than 1% to 10% into Bitcoin if you’re passionate about it. “If it was one stock, you would never allocate any significant portion of your portfolio to it,” Hammel says.

中華民國 大陸 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from us


Telegram 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FROM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