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 Telegram Channel
BBC专辑《隐秘之战》:流亡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与北京的追踪

戈登•柯雷拉(Gordon Corera)

BBC安全事务记者

2024年5月12日

Yan Xiong pictured with loudspeaker at Tiananmen Square
图像加注文字,1989年北京:熊焱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期间的照片。

30年前,中国异议人士在一个名为“黄雀”的秘密行动中被偷偷送出中国,但正如其中一位异议人士告诉BBC的那样,北京至今仍在追踪他们。

1992年6月,南中国海的一个深夜,一艘中国巡逻艇正在接近一艘从共产主义中国前往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香港的船只。

当中国边防部队登上船与船员交谈,一群躲藏在甲板下方,挤在秘密隔间的人们听到了他们的交谈声。

几分钟前,这些偷渡客收到了一个紧急指令。“我被告知要躲藏起来,”名叫熊焱的民运人士回忆道,“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船上躲着的人多数是因经济因素偷渡香港,希望在这里找到工作,但熊焱不是。他是一名政治异议人士,如果他被发现将陷入严重麻烦。

六四周年:中国还在展现强大“忘却”能力
六四30周年:通向自由香港的“黄雀行动”
六四32周年:《国安法》下香港悼念困难重重,黑衣烛光也可能违法
六四30周年:“寒冬”前中国记者最自由的三天
六四32周年:《国安法》下香港悼念困难重重,黑衣烛光也可能违法

A burning APC on 4 June 1989 near Tiananmen Square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附近一辆坦克被点燃。

作为代号“黄雀”的秘密行动的一部分,熊焱正在被偷偷送出中国。

中国的巡逻艇最终离开,清晨时分,此前从未搭船旅行过的熊焱抵达了香港。

一顿丰盛的早餐后,他被带到了一个拘留中心,他同时被告知,这是为了他的安全,因为在街上行走可能很危险。

香港的角色
香港警方6月4日封锁维多利亚公园部份范围。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香港警方2021年6月4日封锁维多利亚公园部份范围。
对于熊焱来说,被拘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曾因参与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而在中国监狱中度过了19个月。当时广场上的学生们呼吁更大的民主和自由,但中国共产党出动坦克镇压了他们的示威。

1989年6月底,中国政府称有200名平民和数十名安全部队人员丧生。其它估计数字从数百到数千人不等。获释后,熊焱躲到了中国南方,在一幕幕仿佛取自间谍电影的场景中,他被从一个公用电话亭送到另一个,与能够帮助他脱离困境的人取得联系。

但他并不是唯一一位冒险进行这段危险旅程的异议人士。

在接受BBC最新系列专辑《隐秘之战:中国与西方》的访问时,另一位天安门民运人士王超华女士回忆起她的逃亡经历。

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后,她被排在21位被通缉者名单的第14位,但她成功躲过了逮捕,在小房间里躲藏了数月,然后南下中国成为“黄雀”逃亡线上的一员。

她说:“我就像一个包裹,被从一个人那里移交给另一个人。”

“很多年里,我甚至不知道黄雀这个名字。”

黄雀听起来像是一个经典的间谍行动,很多人认为这是西方情报机构(譬如英国的MI6或美国CIA)提出的想法。但事实上,这是香港一些关注中国的市民团体发起的私人机构,他们想要帮助那些遭遇政治迫害的中国人士。其中包括当地的电影和娱乐业界以及更具有“工作效率”的帮派组织,如三合会。

;图像来源,REUTERS

“(三合会)当时控制了很多中国警察,”彼时在香港担任情报官的尼格尔·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告诉BBC。这也使得三合会能够协助这些人离开北京的藏身之地,越过边境偷渡来到香港。

英美两国只有在那些已经顺利抵港的人需要确定下一步去哪里时才会介入。

熊焱回忆起曾被一位他形容为“英国绅士”的人拜访,该人从未透露姓名,但协助他处理文件。

“你最好去美国,而不是英国,”那人告诉他。几天后,熊焱就抵达了洛杉矶。王超华也最终前往了美国。

为什么不选择英国呢?

前官员告诉BBC,英国不愿接纳天安门抗议者,因为他们很不愿意在1997年香港移交前激怒中国。英国在1984年签署了一项协议,但五年后的天安门广场事件引发了有关香港未来的种种难题。

彭定康担任香港的最后一任殖民地总督。(摄于1996年)
图像加注文字,彭定康担任香港的最后一任殖民地总督。(摄于1996年)

在1992年,就在熊焱抵达香港的几个星期后,前保守党内阁部长彭定康(Chris Patten)成为香港的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表示,他决心在香港引入更多民主制度,希望民主能在香港主权移交后持续下去。彼时他宣布了旨在扩大选举中的选民基础的香港民主改革方案。

对于这些改革,不仅中国领导层反对,伦敦也有人不希望因此激怒北京。

现任上议院议员的彭定康爵士告诉我说:“我的主要责任是努力让香港人民有最好的机会继续生活在自由和繁荣中,并在1997年之后继续如此。”他又告诉BBC,他对黄雀行动有所了解,但并未参与其中。

不愿意让异议人士来到英国,以及一些人对彭定康在香港推行改革的愤怒,都关乎到一个从1990年代到现在仍然重要的核心问题:在避免激怒中南海与面对中国的崛起之间,西方应该走多远,尤其是在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方面?

黄雀行动在1997年7月前的那个雨夜结束,从此香港成为中国领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彭定康一直努力维护的自由得到了保持。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走向了更加威权主义的道路,并试图使香港加入了这条道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的海外影响力

熊焱后来获得美国国籍,过上了标准的美国生活。他加入了美国陆军,担任过伊拉克驻军的军中牧师。他可能一度认为中共的手伸不到他在美国的新生活,但他错了。

2021年,他决定竞选公职。他参加了纽约第一国会选区的民主党初选。

在竞选活动中,熊焱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陌生车辆跟踪他,凌晨三点潜伏在他住所外。在竞选活动中,有人试图阻止他发言。

当美国联邦调查局来找他谈话时,他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一名美国私家侦探告诉联邦调查局,他接触到的一位中国人士要求他对熊焱进行监视。对北京来说,一个曾经的天安门抗议者能进入美国国会的想法是不可接受的。

在竞选活动中,熊焱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陌生车辆跟踪他,在凌晨三点潜伏在他住所外。在竞选活动中,有人试图阻止他发言。

联邦调查局特工杰森·莫里斯(Jason Moritz)告诉BBC:“他(中国人士)明确告诉那位私家侦探,他们需要破坏受害人(熊焱)的竞选。”

联邦调查局能够监视整起事件,了解到这位居住在中国的人要求美国私家侦探搜集关于熊焱的不利信息。私家侦探被指导做的事包括,如果找不到(证据),就捏造一些。如果这样行不通,就对他施暴,甚至安排一场车祸。

熊焱解释说:“他们想要扼杀和摧毁我的竞选活动。”

联邦调查局评估,给私家侦探下达指示的人是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代表。他们被起诉,但无法被逮捕,因为他们在美国境外。

北京一直否认涉嫌政治干预之指控。

熊焱
图像加注文字,熊焱

但是,这并非唯一一个指控中国当局更加武断地追踪身在其它国家的异议分子的案例。有人声称,北京在英国和美国设有“海外警察局”,一些人被迫返回中国或被要求在海外保持沉默。

熊先生的故事则揭示了中国不仅在国内自信心和控制欲增强,同时还试图扩大在国外的影响力。这在间谍活动、监视和人权等问题上开始引起许多摩擦。

与此同时,熊焱对西方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的诉求很简单:“他们必须小心。”

BBC最新系列专辑《隐秘之战:中国与西方》将在英国时间星期一,即5月13日13:45在BBC Radio 4播出。在BBC Sounds同样也能收听。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8998678



tg-me.com/ROC1912/34646
Create:
Last Update:

BBC专辑《隐秘之战》:流亡海外的中国异议人士与北京的追踪

戈登•柯雷拉(Gordon Corera)

BBC安全事务记者

2024年5月12日

Yan Xiong pictured with loudspeaker at Tiananmen Square
图像加注文字,1989年北京:熊焱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期间的照片。

30年前,中国异议人士在一个名为“黄雀”的秘密行动中被偷偷送出中国,但正如其中一位异议人士告诉BBC的那样,北京至今仍在追踪他们。

1992年6月,南中国海的一个深夜,一艘中国巡逻艇正在接近一艘从共产主义中国前往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香港的船只。

当中国边防部队登上船与船员交谈,一群躲藏在甲板下方,挤在秘密隔间的人们听到了他们的交谈声。

几分钟前,这些偷渡客收到了一个紧急指令。“我被告知要躲藏起来,”名叫熊焱的民运人士回忆道,“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船上躲着的人多数是因经济因素偷渡香港,希望在这里找到工作,但熊焱不是。他是一名政治异议人士,如果他被发现将陷入严重麻烦。

六四周年:中国还在展现强大“忘却”能力
六四30周年:通向自由香港的“黄雀行动”
六四32周年:《国安法》下香港悼念困难重重,黑衣烛光也可能违法
六四30周年:“寒冬”前中国记者最自由的三天
六四32周年:《国安法》下香港悼念困难重重,黑衣烛光也可能违法

A burning APC on 4 June 1989 near Tiananmen Square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附近一辆坦克被点燃。

作为代号“黄雀”的秘密行动的一部分,熊焱正在被偷偷送出中国。

中国的巡逻艇最终离开,清晨时分,此前从未搭船旅行过的熊焱抵达了香港。

一顿丰盛的早餐后,他被带到了一个拘留中心,他同时被告知,这是为了他的安全,因为在街上行走可能很危险。

香港的角色
香港警方6月4日封锁维多利亚公园部份范围。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香港警方2021年6月4日封锁维多利亚公园部份范围。
对于熊焱来说,被拘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曾因参与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而在中国监狱中度过了19个月。当时广场上的学生们呼吁更大的民主和自由,但中国共产党出动坦克镇压了他们的示威。

1989年6月底,中国政府称有200名平民和数十名安全部队人员丧生。其它估计数字从数百到数千人不等。获释后,熊焱躲到了中国南方,在一幕幕仿佛取自间谍电影的场景中,他被从一个公用电话亭送到另一个,与能够帮助他脱离困境的人取得联系。

但他并不是唯一一位冒险进行这段危险旅程的异议人士。

在接受BBC最新系列专辑《隐秘之战:中国与西方》的访问时,另一位天安门民运人士王超华女士回忆起她的逃亡经历。

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后,她被排在21位被通缉者名单的第14位,但她成功躲过了逮捕,在小房间里躲藏了数月,然后南下中国成为“黄雀”逃亡线上的一员。

她说:“我就像一个包裹,被从一个人那里移交给另一个人。”

“很多年里,我甚至不知道黄雀这个名字。”

黄雀听起来像是一个经典的间谍行动,很多人认为这是西方情报机构(譬如英国的MI6或美国CIA)提出的想法。但事实上,这是香港一些关注中国的市民团体发起的私人机构,他们想要帮助那些遭遇政治迫害的中国人士。其中包括当地的电影和娱乐业界以及更具有“工作效率”的帮派组织,如三合会。

;图像来源,REUTERS

“(三合会)当时控制了很多中国警察,”彼时在香港担任情报官的尼格尔·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告诉BBC。这也使得三合会能够协助这些人离开北京的藏身之地,越过边境偷渡来到香港。

英美两国只有在那些已经顺利抵港的人需要确定下一步去哪里时才会介入。

熊焱回忆起曾被一位他形容为“英国绅士”的人拜访,该人从未透露姓名,但协助他处理文件。

“你最好去美国,而不是英国,”那人告诉他。几天后,熊焱就抵达了洛杉矶。王超华也最终前往了美国。

为什么不选择英国呢?

前官员告诉BBC,英国不愿接纳天安门抗议者,因为他们很不愿意在1997年香港移交前激怒中国。英国在1984年签署了一项协议,但五年后的天安门广场事件引发了有关香港未来的种种难题。

彭定康担任香港的最后一任殖民地总督。(摄于1996年)
图像加注文字,彭定康担任香港的最后一任殖民地总督。(摄于1996年)

在1992年,就在熊焱抵达香港的几个星期后,前保守党内阁部长彭定康(Chris Patten)成为香港的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表示,他决心在香港引入更多民主制度,希望民主能在香港主权移交后持续下去。彼时他宣布了旨在扩大选举中的选民基础的香港民主改革方案。

对于这些改革,不仅中国领导层反对,伦敦也有人不希望因此激怒北京。

现任上议院议员的彭定康爵士告诉我说:“我的主要责任是努力让香港人民有最好的机会继续生活在自由和繁荣中,并在1997年之后继续如此。”他又告诉BBC,他对黄雀行动有所了解,但并未参与其中。

不愿意让异议人士来到英国,以及一些人对彭定康在香港推行改革的愤怒,都关乎到一个从1990年代到现在仍然重要的核心问题:在避免激怒中南海与面对中国的崛起之间,西方应该走多远,尤其是在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方面?

黄雀行动在1997年7月前的那个雨夜结束,从此香港成为中国领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彭定康一直努力维护的自由得到了保持。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走向了更加威权主义的道路,并试图使香港加入了这条道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的海外影响力

熊焱后来获得美国国籍,过上了标准的美国生活。他加入了美国陆军,担任过伊拉克驻军的军中牧师。他可能一度认为中共的手伸不到他在美国的新生活,但他错了。

2021年,他决定竞选公职。他参加了纽约第一国会选区的民主党初选。

在竞选活动中,熊焱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陌生车辆跟踪他,凌晨三点潜伏在他住所外。在竞选活动中,有人试图阻止他发言。

当美国联邦调查局来找他谈话时,他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一名美国私家侦探告诉联邦调查局,他接触到的一位中国人士要求他对熊焱进行监视。对北京来说,一个曾经的天安门抗议者能进入美国国会的想法是不可接受的。

在竞选活动中,熊焱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事情。陌生车辆跟踪他,在凌晨三点潜伏在他住所外。在竞选活动中,有人试图阻止他发言。

联邦调查局特工杰森·莫里斯(Jason Moritz)告诉BBC:“他(中国人士)明确告诉那位私家侦探,他们需要破坏受害人(熊焱)的竞选。”

联邦调查局能够监视整起事件,了解到这位居住在中国的人要求美国私家侦探搜集关于熊焱的不利信息。私家侦探被指导做的事包括,如果找不到(证据),就捏造一些。如果这样行不通,就对他施暴,甚至安排一场车祸。

熊焱解释说:“他们想要扼杀和摧毁我的竞选活动。”

联邦调查局评估,给私家侦探下达指示的人是中国国家安全部的代表。他们被起诉,但无法被逮捕,因为他们在美国境外。

北京一直否认涉嫌政治干预之指控。

熊焱
图像加注文字,熊焱

但是,这并非唯一一个指控中国当局更加武断地追踪身在其它国家的异议分子的案例。有人声称,北京在英国和美国设有“海外警察局”,一些人被迫返回中国或被要求在海外保持沉默。

熊先生的故事则揭示了中国不仅在国内自信心和控制欲增强,同时还试图扩大在国外的影响力。这在间谍活动、监视和人权等问题上开始引起许多摩擦。

与此同时,熊焱对西方政府在与中国打交道时的诉求很简单:“他们必须小心。”

BBC最新系列专辑《隐秘之战:中国与西方》将在英国时间星期一,即5月13日13:45在BBC Radio 4播出。在BBC Sounds同样也能收听。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68998678

BY 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ROC1912/34646

View MORE
Open in Telegram


中華民國 大陸 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Telegram | DID YOU KNOW?

Date: |

Dump Scam in Leaked Telegram Chat

A leaked Telegram discussion by 50 so-called crypto influencers has exposed the extraordinary steps they take in order to profit on the back off unsuspecting defi investors. According to a leaked screenshot of the chat, an elaborate plan to defraud defi investors using the worthless “$Few” tokens had been hatched. $Few tokens would be airdropped to some of the influencers who in turn promoted these to unsuspecting followers on Twitter.

The messaging service and social-media platform owes creditors roughly $700 million by the end of April, according to people briefed on the company’s plans and loan documents viewed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t the same time, Telegram Group Inc. must cover rising equipment and bandwidth expenses because of its rapid growth, despite going years without attempting to generate revenue.

中華民國 大陸 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from us


Telegram 中華民國(大陸)臨時政府官方平臺
FROM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