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me.com/hayami_kiraa/526
Last Update:
昨天深夜到大理,和朋友在小院子里聊八卦聊到凌晨。我问她大理在地的年轻人里,什么样的人比较多。她说其实有很多情侣,而且 大理 couple 的关系都非常非常好。
仔细想了一下,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大理很多年轻人都是从北上过去的,这本来就是一种自愿退出主流价值体系的标志。双方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对相似的三观和内核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说这些,去大理长期定居还要考虑工作,所以在底层一致外,对物质条件、工作方式也有要求。
另外,我一直相信每一个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选择背后也都是失去的过程。失去是阵痛的。couple选择离开北上,在「各自」失去后,会更加珍惜和用心维护「共同」拥有的新生活。
想起来昨天去拜访了一个国内房车头部博主。他们之前定居大理,约定好口罩摘下来的时候,开始第五次穿越欧亚大陆(带着两岁的女儿)。坐在他们一手改造的房车里,看着处处精巧的开关设计,旁边一个朋友羡慕地说,她也一定要买辆房车,去野外搞摄影。很快想到一个问题,说还得先找个男朋友。
想起之前在上海认识的房车 couple, 也是两个人亲手改装。男生负责图纸设计、家具选材,女生负责软装和布置。小小的房车简洁而明亮,精巧又温馨。我看到他们俩改装时忙前忙后、进进出出的视频,突然理解了「搭把手」三个字的份量。想起小时候躺在阳台上,看着燕子衔着干草飞来飞去,在屋檐下一点点搭建起巢窝。麻线和泥巴混在一起,然后渐渐露出了白色的鸟蛋,又长出了唧唧的雏鸟。搭把手,原来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筑构。
现在流行的论调都是说,一个人也能干好所有的事情。但不知道为啥现在出来走动,看到大部分人都是两两成对的。也许是数字游民最容易碰到孤独感的课题?或者是一开始就是两个人一起商量能获得更大出发的勇气?在漂泊不定、意外频发、充满随机性的生活里,伴侣也许是为数不多「稳定」的因子,也是一起抵抗生活里崩溃的微小瞬间的存在。
BY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i in /var/www/tg-me/post.php on line 283
Share with your friend now:
tg-me.com/hayami_kiraa/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