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Search
Finch太可爱了
以养宠物为创意核心,做Self-Care,照顾自己的同时,宠物获得能量。
Onboarding做得太好了。这类产品的Onboarding就是要长一些,因为非刚需且差异化足够明显,在用户Onboarding的过程中感知到产品价值。
🥚孵蛋的交互可以产生归属感。

应该把Onboarding纳入优化计划。
#自媒体运营频道 #@yunying23

第一次来良渚@启师傅 的demo day,下午的阳光很好,大家的分享也很诚恳。AI始终替代不了的,是真实的经历,以及愿意把经验抽练成认知的公开表达。

@少楠Plidezus 分享的几个有感触的观点:

1 非顾客才是最重要的顾客。非顾客原比现在顾客群体更大。
2 用户不关心你的新功能,而是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
3 要时刻明白你在与谁竞争,比如flomo的竞争对手是文件传输助手。
4 警惕高级用户带来的建议,关注更主流的用户。
5 庙算多者胜。
6 先算账,再动手。AI的边际成本不是为0,所以警惕盲目接入AI功能。eg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
7 成本10倍变化的时候,也许是机会所在。
#自媒体运营频道 #@yunying23

解决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

回想一下,你依靠什么技能和经验解决掉问题的。

把技能和经验模型化,让别人可以复制、复用。

把它写成一个文档,或者一篇文章。

这就是最好的自媒体内容。
#自媒体运营频道 #@yunying23

自媒体是手段,不是目的
不是做自媒体
而是通过自媒体表达自己,找到自己的客户,并赚到钱
构建自己的生意,销售自己的产品或者业务
一旦你内心的想法是做自媒体
很大程度就会迷失自己,丧失了主体性,追求没有价值的廉价的数字增长
轻则放弃,重则焦虑
马老师还是富态了不少,露出满意的笑容😊
雷军今天发文: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过去这几年一直很忙,这段时间反而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
#自媒体运营频道 #@yunying23

我记得我最早写出10万+的时候,是18年,那年大二。

那是个低粉爆款,在校园自媒体上,总共就3万粉丝,结果硬生生干到了13万阅读量。

我当时挺膨胀,跑去问运营大哥,我说大哥,我是不是下一步就能走向人生巅峰了?他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说:“以前还有机会,现在这环境,不大行了。”

具体他后来还扯了些啥,我现在也记不清了,反正我确实在那之后就泯然众人矣,再也没搞出过那么大的动静。

后面就算偶尔整个几万阅读的小爆款,也没啥感觉了,变现也就那样,接广告一个月撑死也就六七千块,勉强糊口。

但我后来干了件特牛逼的事儿,就是复盘。我把那篇10万+从头到脚给扒了一遍,把能成功的核心要素给提炼了出来,浓缩到极致,甚至只有一句话。

我今天就分享出来,这句话就是——情绪:它激发了同一群体的自豪感。没错,我就是靠点燃一个学校所有人的自豪感,搞出了那篇爆款。

从那以后我就琢磨明白了,想出爆款,有时候真不用面面俱到、搞得自己跟个八爪鱼似的啥都想抓。很多时候,只要一个点你做对了、做透了,就够了。

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但其实特实在。就像我那篇稿子,你要说文笔多牛逼、排版多精美、选题多刁钻,真谈不上,那会儿我就是个愣头青。但它就是死死摁住了“激发一个学校人的自豪感”这个命门。

这就好比打靶,你不需要每一枪都非得打出十环,你只需要看准那个最关键的靶心,哪怕就一次机会,集中所有火力,Duang!一枪干过去,正中红心,这事儿就成了。做产品、谈恋爱,甚至你琢磨怎么把一道菜烧绝了,都是一个道理,抓住那个能让人“哇”一声的核心点,你就赢了。

反观很多人,总想面面俱到,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牛逼技巧、华丽辞藻全堆上去,结果呢?读者看得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你自己也累得够呛。

所以啊,那个“情绪点”,或者说你找到的那个核心突破点,它才是你所有努力的“支点”。

一旦你找到了这个支点,你所有的技巧、文采、创意,才算有了用武之地。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整个地球。你找到了那个点,就能用最小的力气,引爆最大的能量。

当然,找到这个“点”的过程,可能没那么轻松,需要你不断去试,不断去摔跤,不断爬起来复盘。

但一旦你真找到了,并且把它往死里做,做到极致,那种“一点引爆”的快感,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成就感,绝对会让你明白,很多时候,专注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要生猛得多。
#自媒体运营频道 #@yunying23

看海外邮件营销卷到什么程度…
怀疑这篇邮件拿AI写的,根据我的主页简介定制内容,模仿真人语气推广自己的Ins营销产品…
也算是天才了…
生活既不是轨道也不是旷野,生活是具体的生活本身。

抽象有利于传播,具体才有智能。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0 基础玩 Cursor 第三天,继续玩一些小的练手项目,做了一个帮助挖掘内心选择的小工具。

https://sai3lk1kgo.app.yourware.so/

高铁上实在网络不好,但是基本流程跑通了,可以先玩玩看哈哈哈。

大概是写出自己的问题和选项,并且给每个选项加入【理由】,以及给每个【理由】用进度条的方式展示【重要性】。

最终 AI 会分析每个【理由】的得分,对应到【选项】,帮你分析出来,你到底内心是怎么想的。

我 18 年就想做这个东西,因为我就是个选择恐惧症,我觉得【不展示数字的进度条】可以体现内心真实【想法的程度】。

需要 vpn 哈。
很多企业中高管并不清楚,当前自己的 AI 服务效果有多差,在头部大厂的 AI 应用团队,常见的现象就是几十上百人,整一堆所谓的后训练、小模型、调整调整 PE 然后不停换底层模型和 SOP,看起来很忙活,然后再和评估和增长团队一起作弊,每个季度弄点看起来的效果提升。

AIGC 大概率还是会由于资源驱动特点,聚拢到大厂。而对话类的 LUI 范式的交互虽然看起来已经是 2022 年的老交互了,但是这才是创业公司应该投入优化的领域,因为他成本足够低,小厂和大厂在同一起跑线。

所以对话体验驱动类的产品,大厂是很难用所谓的资源碾压小厂的,而大厂也一般都做不好对话体验,原因如上述。
2025/05/13 02:53:03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