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Group Search
AI视频创业者们天塌了😭
阿里开源全世界第一个多任务编辑视频模型VACE!

家人们,就在刚刚
阿里开源了世界上第一个多任务编辑视频模型VACE
为什么叫VACE
是因为他们团队希望把视频(Video)
里的任务都放到一个模型里面来解决(Video ACE)

VACE基于此前开源的万象版本训练
有1.3B和14B2️⃣个版本
1.3B参数量小
支持480P分辨率
适合本地部署和微调
14B是满血版
支持多种分辨率
最高720P

能实现视频生成和编辑的多种任务
并且支持多种功能联合使用🤩
突破传统AI视频模型的单一功能限制
实现极高自由度创作:
·背景延展:支持宽画幅扩展、比例调整
·时长延展:可任意位置插入关键帧组合动作序列
·多图参考:多主体、多场景交互(如蒙娜丽莎戴眼镜、多场景穿梭)
·局部重绘:修改/消除/替换视频中的物体或人物(类似图片编辑功能)
·动作序列参考:结合姿态和景深控制,动态调整视频内容。

1.3B和14B的正式版本已开源到Hugging face和Github
产品端和百炼API明天开始陆续上线🛫

1.3B可在本地部署,4090可以跑
14B性能更优
满血版可通过万相官网和API方式体验

看了几个case真的很好用
直接把很多workflow干死了
比如官方的案例(图3️⃣
让一个模特变成奥黛丽赫本
然后拿起一个指定的包
这个原来也能实现
但是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流
但现在你只需要一句话就行了

真的感慨
果然模型会吃掉工作流💔
从4o的一句话改图
到现在的阿里一句话改视频
过去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人力做的工作流
现在都在模型里做掉了
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继续做的
从新闻联播看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
#自媒体运营频道 #@yunying23

凯文凯利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
在中国的可行性标准
同样也是1000个铁杆粉丝,每个月为你支付19.9元
那么就会有19900元的MRR
⭕️白嫖一个月Windsurf!
付款的时候输入促销码A-MONTH-FROM-PETER
ps:购买后记得取消按月支付
🔗 https://windsurf.com/refer?referral_code=15c827abb3
9 个值得关注的开源 AI 项目,提升开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才发现原来是后端偷懒用Create React App而不是Next.js是会影响SEO的,搜索引擎读取不到,要用Next.js重构....
我发现好多产品经理都喜欢写这种类似的自我介绍 这是什么潮流吗(๑•̌.•̑๑)ˀ̣ˀ̣
AI 时代的产品经理如何 10 倍提升效率 🚀

传统的产品开发流程需要:确定产品逻辑 -> 设计 -> 研发

AI 时代的产品经理的工作流可以变成:

1. 把想法告诉 Devv,与 Devv 一起进行迭代
2. Devv 直接产出高保真的交互原型(甚至是功能完备的产品)
3. 研发直接在初始的产品上进行二次迭代

例如这里我想要研究一下 Manus 整体的交互设计,就可以直接在 Devv 2.0 中先复刻一个版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尝试各种交互。

这极大提升了效率,不需要等待设计师,也不需要等待研发,产品经理自己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原本需要几周(等待其他环节)的工作现在可能几个小时就能够完成。

产品经理 + Devv = 设计师 + 产品经理 + 研发

欢迎各位产品经理来尝试使用 Devv 2.0 来构建原型工作。

https://v2.devv.ai
昨天参加了一个 Product Mindset 的 workshop,我们一起做了一轮 User Interview 的 retrospective,回顾整个访谈流程,这时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突然想起 @玉伯 老师前几天在demo day 分享里提到的一句话——“人是环境的反应器。”意思是说,做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构造一个环境。

当时我觉得这句话适用于产品设计,没想到在用户访谈时突然 pop up。我们不是在“提问”,而是在营造一个真实的、让用户放松且进入状态的场域。比如展示一个具体的例子或小 demo,用户往往会从“回忆”状态切换到“再体验”,我们也就更容易听到背后的真实动机——这其实就是在构造物理环境。

而心理环境的构建同样重要。用户访谈并不是“被测试”,也不是“闲聊”,而是一种让对方产生“我可以讲真话”的信任感。作为访谈者,我们需要拿捏好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理性让问题更聚焦、更有洞察力;感性则能让用户放松、卸下防备。但太理性可能让访谈显得冷硬,太感性又容易跑偏,因此这种“度”的把握,其实非常关键。

我把这个想法分享给 workshop 的 mentor,他觉得很有道理。他还补充说,有一个很实用的提问技巧就是——无论你想问什么,可以多用“我很好奇你是怎么……”作为开头。这样既能保持对话的理性结构,又带着好奇与尊重的语气,更容易让用户进入状态。

访谈本身,也是一种“产品设计”。构建的不是功能,而是一个让用户讲真话的空间。
阿里开会扩容即时零售的base:
十亿用户,即时零售作为服务纳入淘宝。短期积极投入,淘宝用户有空间转化即时零售,让app更加活跃。
远场进场的结合,是商业效率的平衡。

“过去的两周就做这个那个淘宝闪购的这样的一个尝试,我们其实超过我们的预期的,因为无论从这个规模的增长还是效率的体现上面,都是好于我们的预期的。那么我们认为这件事情长期会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好处。对淘宝这样的一个APP就是一个电商的APP,它是一个非常高频次的一个场景。”
我喜欢听所有的烂梗,因为即便是讲烂梗,ta 也是为了让你快乐。
「如果你列出两份清单,一份是你正在做而你不应该做的事情,另一份是你没有做而你应该做的事情;

我敢打赌,经过认真反思,第一份清单比第二份清单要长得多。这就是大多数人在工作中的问题所在。」

—— Jason Fried
感觉好奇怪,前段时间到处都是雷军好牛,小米好厉害;还没两个月感觉现在就是人人喊打了。

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马化腾的腰健不健康,马云的出镜频不频繁,刘强东在国内的时间多不多,这些都不是经济数据,同时胜似经济数据,
微信文章

最近小米面临很多风波,股价却一直坚挺,今天+1.4%, 我觉得小米最大的风险是如果没有了雷军,谁能来接班,不过我还是会坚持持有小米。雷军昨天的讲话一如既往的展现真诚,这段讲话很优秀的展现一个品牌如何对应危机、品牌重塑与价值重申。

1. 情感上认错与承担,修复公众信任,雷军开头就提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并坦言“我们一下子都懵了”

2. 重申价值定位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合规,也不仅仅是行业领先水平,而是超越行业水平的安全。”

3. 文化上重申韧性与技术投入,凝聚员工和投资者信心,雷军非常擅长用历史“回顾+对比”增强情绪的力量,比如:
* 2019 年困难时说过“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 小米投入研发超过 1000 亿,芯片玄戒 O1 也即将发布
* 小米芯片自研 10 年仍在坚持
*我们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耐力。我们没有投机,而是长期主义

这一句还是很动人的:“15 年还不够。但没有关系,我们就继续走下去”
不仅有一种马云式的“我们活下来了”,还有一种乔布斯式的“直到被完全理解”
看破防了,B端的API也是这样,每一个字段里面都绕着好几道弯,每一道弯都能坑你几下
FvHkT9sO8Tt1yXx4geHwifxC7n3fv3.jpg
990 KB
跟着世界第一网红 Mr Beast 野兽先生的内容创作思路学做网站
从0到8000收藏, 一个小红书帖子的小复盘

这两天的奇妙经历,复盘记录下。

话说之前我有在小红书做一些简单的发帖尝试,但效果都比较不佳,累积一共也就30+粉,100+个赞藏,没搞懂小红书怎么玩。

5月14日我在X上刷到 @imwsl90 分享的开源项目 TapXWorld/ChinaTextbook ,这个项目收集了一部分国内小初高大的教材pdf,共38G,当时Github上已经有3.7k个Star,是个至少存在2年的老项目,应该是由一个居住在日本的国人维护的。

我当时感觉这是个不错的内容,教材PDF很多人都有需求,而且这个项目我在Github Trending上从未见过(没有突增Star很难上Trending,也说明它的Star是逐渐累积的),知道的人一定不多,存在信息差,发到小红书上应该会有点流量(我预估能有100赞),于是我编辑了一个帖子,用文字配图生成了封面就发了。帖子就一张简单的封面图,文案里我故意强调了 "国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以及 "惊人的38G" ,我觉得这样做 “可能“ 会让封面点击高一些。

帖子发出后,在第7个阅读就获得第一1个赞,然后就一波一波开始涨,截止到5月16日12点,累积了5000+个赞,8000+个收藏,189个评论,数据全面超出我的预期。而且5月15日,这个帖子的引流让 TapXWorld/ChinaTextbook 这个项目在一天里获得了4000+个新增Star,登上了Github Trending的榜首(似乎我就是这个蝴蝶效应的始作俑者)。而且上了 Trending 后Star继续猛涨,现在已经 16.6k 个Star了,卧槽。

这泼天的流量我之前从没见识过,在2000赞左右我想起来去置顶了一个求关注的评论,4000赞的时候,@成峰成峰 提醒我优化一下签名,我也照着做了,最终转粉 200+,应该是不太及格水平。。。

再记录一些认知更新:

1. 刷社媒不能无脑刷,要把注意力放在识别什么是好内容上,这个判断力可以通过锻炼/试错快速提高

2. 从小红书的观众分析上看,这个帖子核心引流点是“教材”,它导致这个帖子触达到了大量的非技术背景用户(有3. 不少人私信问我怎么上Github,以及怎么下载),如果只靠技术圈层的流量不会这么高,这让我对后续发什么内容也有一定启发

4. 很多Github开源项目都属于优质的分享内容,大概率会还会有流量

5. 从评论来看,国内外教材的PDF都是真需求,可以做虚拟商品售卖

6. 人设、签名、求关注的手段还得多看多学,真有用
2025/05/29 18:13:38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